11月21日,迪安鑒定下設的研究機構,浙江迪安鑒定科學研究院完成3例頗有意義的遺骸鑒定后,收到了一面由杭州市蕭山區化成禪寺、蕭山區河上抗戰歷史研究會贈送的特殊錦旗。錦旗上書:“一腔熱忱鑒英骨,大愛無疆慰忠魂”。
蕭山抗戰紀念館籌建人 周寅(右一),化城禪寺籌建人 汪建慶(右二)向浙江迪安鑒定科學研究院贈送錦旗。
蕭山瓜瀝鎮沿塘村化成禪寺,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民國二十九年(1940),因130多位將士據寺頑強抵抗,遭日軍血腥屠殺,寺院也被日軍炮火夷為平地。考慮到這段歷史,寺廟在重建時,村民們就在寺廟后院建了一座抗日戰爭陣亡將士合葬墓,將挖出的骨骸、遺物歸攏,并豎立了一座“抗日戰爭陣亡將士紀念碑”。
抗日戰爭陣亡將士紀念碑
10月中旬,又有村民在寺廟外側挖出大量骨骸,為了證實這些骨骸是否屬于當年的抗日烈士,化成禪寺原負責人汪建慶經過多方聯系,輾轉找到迪安鑒定,最后通過鑒識專家平臺聯系到原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主任法醫師、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我國著名法醫人類學家張繼宗教授。張繼宗教授在理清事情緣由后,隨即以組長的身份帶領浙江迪安司法鑒定中心法醫病理團隊組成專家團隊對新出土的骨骸進行鑒定。
10月30日,張繼宗教授與迪安鑒定的三名法醫受邀來到寺院,為這些遺骸驗明正身。
經過專家團隊完成清洗、分類、甄別、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后,最終出具結果表明:三具人骨遺骸均為男性,年齡在29—38歲之間,埋葬時間在60年以上。汪建慶表示,結合史料記載及村民回憶,這次的鑒定結果符合抗日戰爭時期浙江抗衛團第八支隊陣亡將士的身份特征,后期也將著手啟動籌建公墓和展陳室等事宜,并尋找他們的后代家屬,為他們尋找家人。
司法鑒定是一個有意義、有溫度的職業,它不僅是維護司法公平、正義的途徑,也是尋找世間真理、真相的手段。它用技術傳遞著這份溫暖,如錦旗所言:“一腔熱忱鑒英骨、大愛無疆慰忠魂”。